近期,物流业传来一则重大利好消息,引起了业界的轰动——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《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。规划确立了建设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目标,绘制了我国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蓝图!物流业发展形势如何?发展方向是什么?发展重点有哪些?业内诸多导向性问题,《规划》都给出了答案。
“这是2009年出台的《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》的延续,是新一届中央政府面对新的经济形势、定向调控和精准发力的重大决策,也是进入发展新阶段的中国物流业的重大利好消息。”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在接受《中国贸易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。早在2011年7月,国家发改委牵头就吸收包括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内的13个部门和单位开始编制工作。《规划》绘制了我国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蓝图,将物流业定位为基础性、战略性支柱产业,物流业的重要地位获得国家的全面承认,成为国家战略规划的组成部分。统观《规划》,主要突显出了三大亮点。
确立了物流业的发展要求和建设目标。《规划》提出,到2020年基本建设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,提升物流业标准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、集约化水平,提高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和效益。既是对原有规划的延续,又体现了新形势对物流业发展的新要求,特别是提出了“标准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、集约化”的“四化”要求。
确定了农产品物流等12项重点工程。《规划》提出了农产品物流、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、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等12项重点工程。如果从物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来看,如多式联运工程、物流园区工程、大宗资源型产品物流工程、城乡物流配送工程、电子商务物流工程等极有可能列入重点工程。尤其是物流园区工程将成为重点。去年10月,国家发改委发布了《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》,确定了29个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、70个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,并要求开展国家级物流园区示范工程;今年2月,中物联物流园区专委会主任(扩大)会议”讨论了《国家级物流园区示范工程管理办法》,并提交国家发改委,据了解,《管理办法》将在年底发布。
提出了建设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三大重点工作。《规划》指出,建设现代物流服务体系,当前应主要从降低物流成本、实现规模化经营、改善物流设施网络三个方面深入:通过加快物流管理体制改革,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锁,加强市场监管,清理整顿乱收费、乱罚款等各种“雁过拔毛”行为,形成物畅其流、经济便捷的跨区域大通道,逐步降低物流成本;通过简政放权,支持兼并重组,健全土地、投融资、税收等扶持政策,培育发展大型现代物流企业,形成大小物流企业共同发展、规模化经营的良好态势。通过改善物流园区、物流中枢基地等基础设施,完善交通运输网络,改进物流服务体系,加速传统运输业、仓储业向现代物流转型,增强制造业物流、商贸物流、电子商务物流、国际物流等领域专业化、社会化服务能力,改善物流设施与网络。
从长期来看,《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》的出台,不仅为我国物流业发展确立了指导纲领,更提升了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、支柱性地位,在此指引和推动下,物流产业开始迈入调整升级、快速发展的新时代!